(一) 流感疫苗簡介:
季節性流感在溫帶地區的冬季流行,北半球流行期間從10月到隔年5月,這段時間接種的疫苗又稱為季節性流感疫苗。我國自108年起公費或自費流感疫苗接種全面使用四價流感疫苗,不再使用三價流感疫苗,流感疫苗屬於非活化疫苗,不會因為接種流感疫苗感染流感。可以同一時間、不同身體部位接種其他活性或非活性疫苗接種 (例如:肺炎鏈球菌疫苗),或間隔任何時間接種。唯一例外流感疫苗與COVID-19疫苗接種需間隔7天。
(二) 接種流感疫苗的保護效力
流感疫苗的毒株是包含當年預測最常流行四種病毒型別。因為病毒突變特性,接種流感疫苗後,仍有可能感染其他型別流感。接種流感疫苗後產生保護效果也有個體差異,少數接種流感疫苗後有可能保護力不足時感染流感。流感疫苗的護力與年齡或身體狀況不同有關,平均可達30-80%,健康成人有70-80%的保護效果。老年人則可減少50-60%得到流感後併發症或嚴重性,並可減少80%流感相關的死亡率。疫苗保護效果要看當年疫苗株與實際流行病毒株型別是否相符,保護力可能會隨預測病毒流行型別差異加大而降低。當疫苗預測與流行病毒株吻合,保護力為40-70%,若不吻合時平均估計保護力為30-50%,即使流感疫苗株與流行性流感病毒株不吻合,接種流感疫苗仍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力。為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建議民眾每年接種疫苗。
110年度使用流感適用於2021-2022年流行季,每劑疫苗含下列抗原成分:
1. 雞胚胎蛋培養疫苗
a. A/Victoria/2570/2019
(H1N1)pdm09-like virus
b. A/Cambodia/e0826360/2020
(H3N2)-like virus
c. B/Washington/02/2019
(B/Victoria lineage)-like virus
d. B/Phuket/3073/2013 (B/Yamagata
lineage)-like virus
2. 細胞培養疫苗
a. A/Wisconsin/588/2019
(H1N1)pdm09-like virus
b. A/Cambodia/e0826360/2020
(H3N2)-like virus
c. B/Washington/02/2019
(B/Victoria lineage)-like virus
d. B/Phuket/3073/2013 (B/Yamagata
lineage)-like virus
普通感冒的致病原是數百種不同病毒和細菌,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普通感冒和流感兩者並不相同,接種流感疫苗並不能預防普通感冒。
(三) 接種適應症:
1. 接種時程:
成人流感疫苗接種一劑,8歲以下首次接種需打2劑,間隔4週。約2週後產生保護力,每年10月起施打當季流感疫苗,在流感季有保護力。流感病毒很容易產生變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會稍有不同,原施打疫苗對不同抗原型病毒的保護效果減低,即使病毒未發生變異,接種4-6個月後疫苗保護效果可能下降,疫苗保護力不超過1年,所以每年均需接種1次,這是全球一致性的作法。
對6個月以上未滿3歲的幼兒,建議接種賽諾菲股份有限公司的Vaxigrip Tetra巴斯德四價流感疫苗(單次單劑0.5mL)。國光公司安定伏裂解型四價流感疫苗及台灣東洋公司輔流威適流感疫苗仿單指出,這兩種疫苗適應年齡為3歲以上兒童及成人,未滿3歲幼兒不建議接種。若未滿3歲幼兒誤接種這兩個廠牌四價流感疫苗,該疫苗內含抗原劑量與其他四價疫苗一樣,不必再補接種其他適用疫苗,惟接種單位應告知當事人家長,追蹤個案狀況並向衛生局通報接種異常事件。非本國籍或尚未取得國籍孩童,若幼兒年紀符合流感疫苗計畫接種對象,且父母任一方持有我國護照、居留證或具健保身分,或幼兒具健保身分,皆符合政府公費疫苗提供對象。
2. 流感疫苗建議接種對象為:
(1) 年滿6個月至18歲者,特別是未滿2歲幼兒為高危險群。
(2) 50歲以上成人。
(3) 具有慢性肺病(含氣喘)、心血管疾病、腎臟、肝臟、神經、血液或代謝疾病者(例如糖尿病)。
(4) 免疫功能不全者(含愛滋病毒帶原者)。
(5) 任何孕期懷孕婦女。
(6) 居住於安養、養護等長期照護機構的受照顧者。
(7) 肥胖者(身體質量指數Body-Mass Index, BMI≥30)。
(8) 醫療照護者。
(9) 與<5歲幼兒、≥50歲成人或其他流感高危險族群同住或其照顧者,尤其6個月以下嬰兒的接觸者。
3. 110年度公費流感疫苗實施對象
階段順序 |
實施對象 |
第一階段 (110.10.1起) |
1.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2.65歲以上長者 3.安養、養護、長期照顧(服務)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 4.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5.孕婦 6.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19-64歲)高風險慢性病人(參考下表)、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7.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等 8.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9.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含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10.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
第二階段 (110.11.15起) |
50至64歲無高風險慢性病成人 |
高風險慢性病人疾病代碼一覽表
ICD-10大類 |
分類名稱 |
中文病名 |
ICD-10-CM |
英文病名 (ICD-10-CM) |
B |
感染症 |
人類免疫不全病毒疾病或感染 |
B20,Z21 |
B20: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disease |
D |
血液和造血器官及涉及免疫機轉的疾患 |
免疫缺乏症 |
D80-84 |
D80: Immunodeficiency with predominantly antibody
defects |
類肉瘤病與其他 |
D86,D89 |
D86: Sarcoidosis |
||
E |
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 |
糖尿病 |
E08-13 |
E08: Diabetes mellitus due to underlying condition |
肥胖症 |
E66 |
E66: Obesity |
||
類澱粉變性 |
E85 |
E85: Amyloidosis |
||
G |
神經系統與感覺器官的疾病 |
中樞神經系統發炎性疾病的後遺症 |
G09 |
G09: Sequelae of inflammatory disease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
帕金森氏病 |
G20 |
G20: Parkinson's disease |
||
阿茲海默氏病與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 |
G30-32 |
G30: Alzheimer's disease |
||
多發性硬化症與其他脫髓鞘疾病 |
G35-37 |
G35: Multiple sclerosis |
||
癲癇及重覆發作 |
G40 |
G40: Epilepsy and recurrent seizures |
||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與腦血管疾病所致的腦血管症候群 |
G45-46 |
G45: 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c attacks and related
syndromes |
||
發炎性及毒性多發神經病變後遺症 |
G65 |
G65: Sequelae of inflammatory and toxic
polyneuropathies |
||
重症肌無力 |
G70 |
G70: Myasthenia gravis and other myoneural disorders |
||
其他及未特定之肌病變 |
G72 |
G72: Other and unspecified myopathies |
||
I |
循環系統 |
風溼熱與慢性風濕性心臟病 |
I00-02, I05-09 |
I00: Rheumatic fever without heart involvement |
高血壓疾病 |
I11-13 |
I11: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
||
心絞痛與其他缺血性心臟病 |
I20-22, I24-25 |
I20: Angina pectoris |
||
肺性心臟病 |
I27-28 |
I27: Other pulmonary heart diseases |
||
瓣膜疾病 |
I34-37 |
I34: Nonrheumatic mitral valve disorders I35: Nonrheumatic aortic valve disorders I36: Nonrheumatic tricuspid valve disorders I37: Nonrheumatic pulmonary valve disorders |
||
心肌病變 |
I42-43 |
I42: Cardiomyopathy |
||
心臟傳導 |
I44-45, I47-49 |
I44: Atrioventricular and left bundle-branch block |
||
心衰竭與 |
I50-51 |
I50: Heart failure |
||
非外傷性腦出血 |
I60-62 |
I60: Non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
||
腦梗塞 |
I63 |
I63: Cerebral infarction |
||
其他腦血管疾病或其後遺症 |
I67-69 |
I67: Other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
||
動脈粥樣硬化 |
I70 |
Atherosclerosis |
||
動脈瘤 |
I71,72 |
I71: Aortic aneurysm and dissection |
||
其他血管 |
I73-74, I77, I79 |
I73: Other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s I74: Arterial embolism and thrombosis I77: Other disorders of arteries and arterioles I79: Disorders of arteries, arterioles and capillaries
in diseases classified elsewhere |
||
J |
呼吸系統 |
支氣管炎與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
J40-45 |
J40: Bronchitis, not specified as acute or chroni J42: Unspecified chronic bronchitis J44: Othe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
支氣管 |
J47 |
J47: Bronchiectasis |
||
肺沉著症及外因所致之肺疾病 |
J60-70 |
J60: Coalworker's pneumoconiosis J61: Pneumoconiosis due to asbestos and other mineral
fibers J64: Unspecified pneumoconiosis J66: Airway disease due to specific organic dust J68: Respiratory conditions due to inhalation of
chemicals, gases, fumes and vapors J69: Pneumonitis due to solids and liquids |
||
其他肺部 |
J82,J84,J96, J98,J99 |
J82: Pulmonary eosinophilia,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J84: Other interstitial pulmonary diseases J96: Respiratory failure,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 J98: Other respiratory disorders J99: Respiratory disorders in diseases classified
elsewhere |
||
K |
消化系統 |
慢性肝炎與肝硬化 |
K70-72, K73-76, B18-19 |
K70: Alcoholic liver disease K74: Fibrosis |
M |
肌肉骨骼系統及結締組織疾病 |
類風溼性關節炎 |
M05-06 |
M05: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rheumatoid factor |
全身性自體免疫症候群 |
M30-31, M32-34 |
M30: Polyarteritis nodosa and related conditions |
||
其他結締組織疾病 |
M35, M94.1 |
M35: Other systemic involvement of connective tissue |
||
N |
生殖泌尿系統疾病 |
腎炎症候群 |
N00-01,N03, N05 |
N00: Acute nephritic syndrome |
腎病症候群 |
N04 |
N04: Nephrotic syndrome |
||
慢性腎衰竭及腎衰竭未明示者 |
N18-19 |
N18: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 |
||
腎臟萎縮 |
N26-27 |
N26: Unspecified contracted kidney N27: Small kidney of unknown cause |
||
Q |
先天性畸形、變形與染色體異常 |
先天或後天脾臟缺損 |
Q89.01, Z90.81 |
Q89.01: Asplenia (congenital) |
對於非屬上述公費對象的成人,建議自費接種流感疫苗,自費接種流感疫苗所需費用由各醫療院所自訂。
(四) 接種禁忌:
1. 出生未滿6個月,因為無使用效益及安全性資料。
2. 已知對疫苗的份有過敏者。
3. 過去注射流感疫苗曾經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
4. 其他經醫師評估不適合接種者。
(五) 特別留意的接種對象:
1. 發燒或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待病情穩定後再接種。
2. 先前接種本疫苗6週內曾發生Guillain-Barré 症候群者,由醫師評估是否接種。
3. 已知對「蛋」的蛋白質有嚴重過敏,可在門診由熟悉處理過敏症狀醫事人員提供接種,接種後觀察30分鐘,無不適症狀再離開。
(六) 不良反應及副作用:
1. 接種後可能會有注射部位疼痛或紅腫(比例為15%至20%),少數人有輕微全身性反應,如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噁心、皮膚搔癢、蕁麻疹或紅疹等,ㄧ般在發生後1至2天內恢復。
2. 流感疫苗也有可能有極少見的嚴重副作用,如立即型過敏反應,甚至過敏性休克等不適情況,接種後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就會發生,症狀有眼睛腫或嘴唇腫、頭昏、聲音沙啞、心跳加速、呼吸困難、氣喘等。
3. 曾被零星報告接種後不良事件包括神經系統症狀,例如:臂神經叢炎、顏面神經麻痺、熱痙攣、腦脊髓炎、以對稱性神經麻痺為表現的Guillain-Barré 症候群等,和血液系統症狀,例如:暫時性血小板低下,症狀是皮膚紫斑或出血點、流血不易止血等。
4. 醫學研究與世界衛生組織報告認為孕婦接種非活性的流感疫苗,未增加妊娠及胎兒不良事件風險。
(七) 接種後注意事項
1. 為即時處理發生率極低的立即型嚴重過敏反應,接種後應於接種單位或附近稍休息並觀察至少30分鐘,無不適症狀再離開。
2. 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血藥物或凝血功能異常者,施打後注射部位加壓至少2分鐘,並觀察是否仍有出血或血腫情形。
3. 接種後若有發燒超過48小時、嚴重過敏反應如眩暈、呼吸困難、氣喘、心跳加速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電話通報當地衛生局或疾病管制署。
4. 完成疫苗接種後,可降低感染流感的機率。流感疫苗僅預測最常流行四種病毒型別,因病毒有突變特性,接種流感疫苗後,還是有可能感染其他類型流感,仍要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可參考上文『A(六)預防方式』,以維護身體健康。
5. 接種流感疫苗後48小時內約有1%至2%可能會發燒,若就診應告知醫師曾接種疫苗,做為診斷參考。接種48小時後若仍持續發燒,建議就醫診療。
6. 流感的接種率提升後,可讓群體免疫達到一定程度,阻斷或減緩疾病的傳播。群體免疫是需要時間累積,接種率達到一定程度才可達到群體免疫,減緩疾病傳播,這不表示會傳染流感,針對流感高風險族群者,仍建議接種疫苗。
(八) 目前台灣現用疫苗:有雞胚胎蛋培養疫苗、細胞培養或重組疫苗。
108年起國內流感疫苗皆改為四價疫苗,扣除110年初專案進口Flublok 四價流感疫苗,許可證的廠商共有四家,其品名及製造廠資訊如下:
Reference:
1.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流感疫苗
https://www.cdc.gov.tw/Category/Page/LnrbufSY9uTyIprhOZ15NA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網站:疫苗保護力篇https://www.cdc.gov.tw/Category/QAPage/RJ6gxWhhbZIqMrTMBlWPlQ
3. 旅遊醫學臨床工作手冊,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2016-4-20
4. 旅遊醫學門診精要,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 2020-4-20
5. 臺大醫院旅遊醫學教育訓練中心網站:流行性感冒
http://travelmedicine.org.tw/information/content.asp?ID=119
6. 家庭醫師臨床手冊
第四版 2017-2
7. 家庭醫師與成人疫苗接種臨床工作手冊
第二版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2015-12
8.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http://wwwnc.cdc.gov/travel)
《本站文章版權所有,可用於非商業性部份轉載,請勿全文轉載,若需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標示『張仁鴻醫師』與網頁出處。也請勿更動內文,並提供有效的『本文全文超連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